沃尔夫冈·阿玛多伊斯·莫扎特
沃尔夫冈·阿玛多伊斯·莫扎特,1756-1791,奥地利古典时期的作曲家、钢琴家、小提琴家
沃尔夫冈·阿玛多伊斯·莫扎特,1756-1791,奥地利古典时期的作曲家、钢琴家、小提琴家
沃尔夫冈·阿玛多伊斯·莫扎特出生于巴伐利亚王国的萨尔斯堡粮食街9号,当时是萨尔茨堡采邑总主教区的首府,属于神圣罗马帝国。他的父亲是作曲家李奥波德·莫扎特,母亲为安娜·玛丽亚·波特尔。
6岁的莫扎特已谱出四首小步舞曲和一曲快板。
莫扎特的首次巡演开始于慕尼黑的巴伐利亚选侯宫廷,之后至维也纳及布拉格宫廷。
李奥波德·莫扎特成为萨尔茨堡乐团的副乐长。
莫扎特在伦敦见到了约翰·克里斯蒂安·巴赫,并在其激发下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交响曲(E♭大调,目录第16号)。
李奥波德在伦敦患病。
莫扎特两姐弟在海牙患病。
11岁的莫扎特写出第一部歌剧《阿波罗与雅辛托斯》,并由萨尔茨堡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学生们演出这出拉丁喜剧。
莫扎特返回奥地利后,定期往返维也纳,并于1768年夏天写出另外两部歌剧,名为《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》与《善意的谎言》。
莫扎特受大主教提名为乐团首席。
莫扎特在教宗国波隆纳认识了马蒂尼,向他学习对位法。
莫扎特破例成为博洛尼亚爱乐学院的会员。
教宗克勉十四世册封莫扎特为金马刺骑士。
李奥波德陪着莫扎特前往意大利研习。
莫扎特在米兰写下歌剧《本都王米特里达梯》,演出得到成功,使莫扎特陆续接到更多歌剧委托。
莫扎特为了筹划《阿斯卡尼欧在阿尔巴》和《卢乔·西拉》的创作及演出,与父亲二度返回米兰。
莫扎特停留于维也纳时创作了他早期的6首弦乐四重奏(K.168-173),可能是受到海顿作品20-6首弦乐四重奏的激发。
莫扎特与父亲回到萨尔斯堡,并为当时的亲王大主教柯罗雷多聘用。
莫扎特探访维也纳求职,但没有成功。
莫扎特前往慕尼黑求职,但没有成功。
莫扎特对小提琴协奏曲有了兴趣,并着手写了5首小提琴协奏曲。
莫扎特的兴趣转向至钢琴协奏曲,直到隔年初莫扎特共完成了4首钢琴协奏曲(第6号-第9号),被时人评论为是具突破性的作品。
莫扎特辞去其萨尔斯堡的职务。
莫扎特再次启程前往异地求职,先到了慕尼黑,又经奥格斯堡辗转至曼海姆,并结识了曼海姆知名乐团的成员,不过他寻觅新工作的前景依旧无望。
莫扎特曾使用史坦因的钢琴首次公开弹奏了他的钢琴三重奏(K.242)。
莫扎特得到一个作为宫廷管风琴师兼乐团首席的职位,年薪有450弗罗林,但他却不愿接受。
莫扎特写下了第8号钢琴奏鸣曲与著名的《巴黎》交响曲,后者于当年6月首演。
莫扎特前往巴黎,继续谋求新职务。
莫扎特的母亲病逝。
莫扎特离开巴黎,前往史特拉斯堡,而后他又逗留于曼海姆及慕尼黑,仍希冀能取得萨尔斯堡以外的新工作,但此时他的经济状况依旧不理想。
莫扎特抵达萨尔斯堡,他的父亲先前已说服亲王大主教重新聘用他。
莫扎特从慕尼黑收到一份创作歌剧的委托,剧名为《克里特之王伊多梅尼欧》,在1781年1月29日首演时获得巨大成功。
歌剧《克里特之王伊多梅尼欧》首演
莫扎特被召唤至维也纳。
莫扎特试图辞职但被拒绝,引发了他与大主教的争执。
莫扎特的辞呈被批准,但他得到的回覆是极具侮辱性的。
莫扎特决定前往维也纳发展,成为一名独立的演奏家及作曲家。
莫扎特在维也纳的一个由宫廷举行的竞演中与克莱门蒂比试,从此确立他「维也纳最优秀的钢琴家」之地位。
约瑟夫二世要求莫扎特完成一部德语歌剧,即后来的《后宫诱逃》,于该年7月16日首演后造成轰动,之后其演出遍及各德语区。
莫扎特受到奥地利官员史威登的影响,开始认识并逐渐熟悉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。
歌剧《后宫诱逃》首演
莫扎特与康丝坦兹的婚礼在圣斯德望主教座堂举行。
莫扎特在维也纳见到了海顿,两人从此成为教学相长的忘年之交。
莫扎特加入共济会,并迅速地晋升为会长。
莫扎特献给海顿一套弦乐四重奏集,共六首,即著名的《海顿四重奏》(第14-19号)。
莫扎特开始了与剧本作者洛伦佐·达·彭特的合作,后者是维也纳剧场的官方诗人。
莫扎特晋升为共济会会长
莫扎特写下了《第三十八号交响曲》(又名「布拉格」,K. 504)献给布拉格。
《费加洛婚礼》在维也纳首演并受到了欢迎。
莫扎特再次请彭特填词,此作便是《唐·乔望尼》,于1787年10月在布拉格首演,反应仍旧热烈。
莫扎特的父亲李奥波德去世。
歌剧《唐·乔望尼》在布拉格首演
约瑟夫二世任命莫扎特为「宫廷室内乐作曲家」。
莫扎特一家从维也纳市中心搬到阿尔瑟格伦德郊区,可能是为减少租金花销。
莫扎特在6到8月,一连完成了三首交响曲(第39至41号)。
莫扎特拜访了莱比锡、德勒斯登与柏林。
莫扎特前往法兰克福、曼海姆及其他德意志城市。
《女人皆如此》在维也纳首演。
莫扎特完成了《第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》,也是他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。
莫扎特写下了《第六号弦乐五重奏》。
莫扎特的友人兼剧团歌手伊曼纽尔·席卡内德托他写一齣歌剧,并提供了剧本,即是后来的《魔笛》。
莫扎特为圣史蒂芬教堂写了经文歌《圣体颂》。
莫扎特创作一部丧用弥撒曲,且必须匿名;该人士后来已知是弗朗茨·冯·瓦尔塞格伯爵,他的目的可能是想将作品著作权据为己有,而此作便是《安魂曲》。
莫扎特收到一份紧急委托,是为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加冕创作歌剧,即《狄托的仁慈》,而且必须于3周内写完,以能赶在典礼前排演。
《狄托的仁慈》上演。
莫扎特亲自指挥《魔笛》的首演,大受欢迎。
莫扎特完成了《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》。
奥地利国歌《山的土地,河的土地》的曲调是莫扎特去世前十九日,即1791年11月17日所作的《共济会清唱剧》 (作品编号:KV 623)中的《让我们拉起手来》。
莫扎特健康状况直下,他开始卧床不起,并出现水肿、疼痛及呕吐等症状,当时他认为自己是被托法娜仙液毒害了。
莫扎特去世,死因没有确定,后世学者认为他可能死于旋毛虫病、流感、水银中毒。2000年后的分析主要认为是风湿或者病菌引发的肾病。
莫扎特的葬礼于当月7日举行,一如维也纳平和的丧葬习俗,甚少哀悼者出席,当中包括萨里耶利、史威登与苏斯迈尔。
沃尔夫冈·阿玛多伊斯·莫扎特,1756-1791,奥地利古典时期的作曲家、钢琴家、小提琴家
沃尔夫冈·阿玛多伊斯·莫扎特出生于巴伐利亚王国的萨尔斯堡粮食街9号,当时是萨尔茨堡采邑总主教区的首府,属于神圣罗马帝国。他的父亲是作曲家李奥波德·莫扎特,母亲为安娜·玛丽亚·波特尔。
6岁的莫扎特已谱出四首小步舞曲和一曲快板。
莫扎特的首次巡演开始于慕尼黑的巴伐利亚选侯宫廷,之后至维也纳及布拉格宫廷。
李奥波德·莫扎特成为萨尔茨堡乐团的副乐长。
莫扎特在伦敦见到了约翰·克里斯蒂安·巴赫,并在其激发下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交响曲(E♭大调,目录第16号)。
李奥波德在伦敦患病。
莫扎特两姐弟在海牙患病。
11岁的莫扎特写出第一部歌剧《阿波罗与雅辛托斯》,并由萨尔茨堡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学生们演出这出拉丁喜剧。
莫扎特返回奥地利后,定期往返维也纳,并于1768年夏天写出另外两部歌剧,名为《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》与《善意的谎言》。
莫扎特受大主教提名为乐团首席。
莫扎特在教宗国波隆纳认识了马蒂尼,向他学习对位法。
莫扎特破例成为博洛尼亚爱乐学院的会员。
教宗克勉十四世册封莫扎特为金马刺骑士。
李奥波德陪着莫扎特前往意大利研习。
莫扎特在米兰写下歌剧《本都王米特里达梯》,演出得到成功,使莫扎特陆续接到更多歌剧委托。
莫扎特为了筹划《阿斯卡尼欧在阿尔巴》和《卢乔·西拉》的创作及演出,与父亲二度返回米兰。
莫扎特停留于维也纳时创作了他早期的6首弦乐四重奏(K.168-173),可能是受到海顿作品20-6首弦乐四重奏的激发。
莫扎特与父亲回到萨尔斯堡,并为当时的亲王大主教柯罗雷多聘用。
莫扎特探访维也纳求职,但没有成功。
莫扎特前往慕尼黑求职,但没有成功。
莫扎特对小提琴协奏曲有了兴趣,并着手写了5首小提琴协奏曲。
莫扎特的兴趣转向至钢琴协奏曲,直到隔年初莫扎特共完成了4首钢琴协奏曲(第6号-第9号),被时人评论为是具突破性的作品。
莫扎特辞去其萨尔斯堡的职务。
莫扎特再次启程前往异地求职,先到了慕尼黑,又经奥格斯堡辗转至曼海姆,并结识了曼海姆知名乐团的成员,不过他寻觅新工作的前景依旧无望。
莫扎特曾使用史坦因的钢琴首次公开弹奏了他的钢琴三重奏(K.242)。
莫扎特得到一个作为宫廷管风琴师兼乐团首席的职位,年薪有450弗罗林,但他却不愿接受。
莫扎特写下了第8号钢琴奏鸣曲与著名的《巴黎》交响曲,后者于当年6月首演。
莫扎特前往巴黎,继续谋求新职务。
莫扎特的母亲病逝。
莫扎特离开巴黎,前往史特拉斯堡,而后他又逗留于曼海姆及慕尼黑,仍希冀能取得萨尔斯堡以外的新工作,但此时他的经济状况依旧不理想。
莫扎特抵达萨尔斯堡,他的父亲先前已说服亲王大主教重新聘用他。
莫扎特从慕尼黑收到一份创作歌剧的委托,剧名为《克里特之王伊多梅尼欧》,在1781年1月29日首演时获得巨大成功。
歌剧《克里特之王伊多梅尼欧》首演
莫扎特被召唤至维也纳。
莫扎特试图辞职但被拒绝,引发了他与大主教的争执。
莫扎特的辞呈被批准,但他得到的回覆是极具侮辱性的。
莫扎特决定前往维也纳发展,成为一名独立的演奏家及作曲家。
莫扎特在维也纳的一个由宫廷举行的竞演中与克莱门蒂比试,从此确立他「维也纳最优秀的钢琴家」之地位。
约瑟夫二世要求莫扎特完成一部德语歌剧,即后来的《后宫诱逃》,于该年7月16日首演后造成轰动,之后其演出遍及各德语区。
莫扎特受到奥地利官员史威登的影响,开始认识并逐渐熟悉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。
歌剧《后宫诱逃》首演
莫扎特与康丝坦兹的婚礼在圣斯德望主教座堂举行。
莫扎特在维也纳见到了海顿,两人从此成为教学相长的忘年之交。
莫扎特加入共济会,并迅速地晋升为会长。
莫扎特献给海顿一套弦乐四重奏集,共六首,即著名的《海顿四重奏》(第14-19号)。
莫扎特开始了与剧本作者洛伦佐·达·彭特的合作,后者是维也纳剧场的官方诗人。
莫扎特晋升为共济会会长
莫扎特写下了《第三十八号交响曲》(又名「布拉格」,K. 504)献给布拉格。
《费加洛婚礼》在维也纳首演并受到了欢迎。
莫扎特再次请彭特填词,此作便是《唐·乔望尼》,于1787年10月在布拉格首演,反应仍旧热烈。
莫扎特的父亲李奥波德去世。
歌剧《唐·乔望尼》在布拉格首演
约瑟夫二世任命莫扎特为「宫廷室内乐作曲家」。
莫扎特一家从维也纳市中心搬到阿尔瑟格伦德郊区,可能是为减少租金花销。
莫扎特在6到8月,一连完成了三首交响曲(第39至41号)。
莫扎特拜访了莱比锡、德勒斯登与柏林。
莫扎特前往法兰克福、曼海姆及其他德意志城市。
《女人皆如此》在维也纳首演。
莫扎特完成了《第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》,也是他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。
莫扎特写下了《第六号弦乐五重奏》。
莫扎特的友人兼剧团歌手伊曼纽尔·席卡内德托他写一齣歌剧,并提供了剧本,即是后来的《魔笛》。
莫扎特为圣史蒂芬教堂写了经文歌《圣体颂》。
莫扎特创作一部丧用弥撒曲,且必须匿名;该人士后来已知是弗朗茨·冯·瓦尔塞格伯爵,他的目的可能是想将作品著作权据为己有,而此作便是《安魂曲》。
莫扎特收到一份紧急委托,是为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加冕创作歌剧,即《狄托的仁慈》,而且必须于3周内写完,以能赶在典礼前排演。
《狄托的仁慈》上演。
莫扎特亲自指挥《魔笛》的首演,大受欢迎。
莫扎特完成了《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》。
奥地利国歌《山的土地,河的土地》的曲调是莫扎特去世前十九日,即1791年11月17日所作的《共济会清唱剧》 (作品编号:KV 623)中的《让我们拉起手来》。
莫扎特健康状况直下,他开始卧床不起,并出现水肿、疼痛及呕吐等症状,当时他认为自己是被托法娜仙液毒害了。
莫扎特去世,死因没有确定,后世学者认为他可能死于旋毛虫病、流感、水银中毒。2000年后的分析主要认为是风湿或者病菌引发的肾病。
莫扎特的葬礼于当月7日举行,一如维也纳平和的丧葬习俗,甚少哀悼者出席,当中包括萨里耶利、史威登与苏斯迈尔。
Timeline was auto-generated using Google Gemini AI from Wikipedia content. Please verify with original sources: